水泥水化受阻:水泥砂浆的凝固依赖水分参与化学反应(水化作用),水分被瓷砖吸收后,砂浆会因缺水而无法充分硬化,粘结强度大幅下降。
双向应力产生:瓷砖吸水后膨胀,干燥后收缩,反复的干湿循环会在砖体与砂浆之间形成剪切力,最终导致空鼓、脱落。
水位要求:瓷砖需完全浸没在清水中,水面超过砖面 3-5cm,确保所有孔隙充分接触水分。
浸泡时间:陶质砖(如普通釉面砖、仿古砖)浸泡 2-3 小时,直至不再冒气泡;炻质砖(如部分仿古砖、广场砖)浸泡 1-2 小时;瓷质砖(如玻化砖、全抛釉)吸水率极低,无需泡水,但铺贴前需用湿布擦拭表面灰尘。
沥干处理:浸泡后取出瓷砖,放置于平整处沥干表面水分(约 30 分钟),以手摸砖背无明显水膜为宜,避免湿度过高导致砂浆流动性过强。
冬季施工:水温宜控制在 10-20℃,避免冷水导致砖体温度骤降产生内部应力;浸泡时间可延长 30 分钟,确保吸水充分。
旧墙翻新:若墙面为疏松的石灰砂浆基层,除瓷砖泡水外,还需对墙面涂刷界面剂,增强双向粘结力。
泡水不足:砖体局部吸水,导致砂浆水分分布不均,形成 "空鼓隐患点",初期难以察觉,使用半年后易出现开裂。
过度泡水:长时间浸泡(如超过 6 小时)可能导致砖体软化(尤其劣质陶砖),铺贴时边角易破损,且干燥后收缩率增大。
瓷砖类型 | 吸水率 | 是否需泡水 | 替代处理方式 |
陶质釉面砖 | >10% | 必须 | 无 |
炻质仿古砖 | 3%-10% | 建议 | 可涂刷瓷砖背胶增强粘结 |
瓷质玻化砖 | <0.5% | 无需 | 铺贴前清洁表面,使用薄贴法 |
大理石瓷砖 | <1% | 无需 | 背面涂刷防碱背涂剂 |